张化桥:价值陷阱害人不轻
什么叫“价值陷阱”?看起来便宜而实际上不便宜的股票是也!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让你亏了钱以后还不知道怎么亏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多数受害者事后还振振有词地为这类公司辩护,原因是这类公司一般都有致命的诱惑力。
表面上看,它们好得几乎无可挑剔,市盈率不高(十倍以下,甚至五倍以下),负债率可能也不高(甚至处于净现金状况),拥有的工厂和持有的物业或者其它非主营业务的投资都在升值或者已经升值,重置成本远远高于公司现在的账面价值或者股票市值,等等。
本人经常掉进“价值陷阱”,受害不轻, 现在略有醒悟。我把“价值陷阱”归纳为两类:一是夕阳行业的公司,二是不思进取的公司。不思进取的公司又分为几种情况,包含民营企业家缺乏接班人,老一代惰性渐长,或者正在经历人生迷茫(比如枯燥、激情丧失、中年危机或者第二次中年危机等),企业的制度不利管理层进取(捆手捆脚),或者管理层自己不愿意卖力,没有动力,而且能力也受到局限。等等。
我觉得有一个小小的指标可以用来辨别一个公司是否懒惰(不思进取):看看它的销售额在最近几年的变化(不是指利润额)。也请看看毛利额的变化(不光是净利润额)。进取的公司热火朝天,不思进取的公司一潭死水。
为什么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掉进“价值陷阱”?我猜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静态思维”在作怪。便宜股票的便宜是无须争议的。8倍的市盈率低于另外某公司的20倍的市盈率,这不需要辩论。股票价格比净资产(NAV)低30%总是好过溢价30%。但是,我们忘记了用动态思维来看问题。如果一个公司能够实现未来3年利润翻一番,而另外一家公司的利润原地踏步(甚至下跌),3年以后的估值状况会如何?
此外,我们还有几个问题要回答:利润中是否有一次性的特殊项目(退税收入、物业重估、折旧减少、削减广告费用和资产处置等)?窃以为,减少上当的办法是看公司过去3年的平均市盈率,而不是只看当年的数字。我太极端?可能是。不过这样安全一点。
我坦白,我不断掉到“价值陷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懒惰。我老是以工作忙为借口不肯花力气去理解某些公司为什么看起来那么贵。也许贵有贵的道理。当然,有些公司的贵是因为投资者愚蠢,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的贵透露出一种信号:它们的管理层进取,它们有健康的高成长。也许它们还贵得不够呢!而要能够正确地做出这种判断,就要做很多功课。相反,懒惰的人只需要比较各个公司的估值水平就行了。那多简单!一张可比公司的估值水平的比较表每个人都会看。这件事很简单,但没有价值。
所以,巴菲特说,这样按图索骥买股票不需要技巧,而只有买那些看起来贵而实际上不贵的股票才考验水平。国内流行的“价值洼地”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名词!它意味着主要是(或者完全是)估值水平的比较。近来,每当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就皱眉头。其实,公司之间是不可比的,至少不可以简单地用数字来比较。
有一个道理,我直到最近才开始有点明白:有净现金的公司如果不分红,跟你股民何干?重置成本很高的公司,或者资产升值了的公司如果不处置资产并最终分红,跟你股民何干?当然,这些道理适用于任何种类的企业,但是,作为一个股民(或者少数股东),我们要自卫。如果我们看不到大股东的衷心、激情和改变现状的愿望,我们有什么必要跟着他耗费时光呢?在有些“价值陷阱”的公司,管理层在老的游戏玩完了之后,无法找到新的游戏。这本来很正常(公司的使命终结了)。只是他们应该把公司清盘,卖掉,把钱分给股东,但是谁愿意放弃控制权呢?难道你想要他们的命吗?他们中有些人把公司变成了私家企业:全家老小吃喝玩乐都在公司报销(这不光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股民们干着急,一点办法都没有。你坚信他们应该(或者必然会)把控制权交给他人,新的东道主能够让企业有一个新生,但是你只能无限期地等待。如果股票价格跌得厉害,那正好:他们便用超低的价格把公司私有化。谢谢!
在国内市场上,股民们追捧小股票。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大公司增长太有限。而且大国企的社会负担太重,难以前行。只是小股票被追捧得太过分。在海外市场上,很多特大的和特小的股票都成了“价值陷阱”。本人多年来热衷小公司和小股票,但最近有一个新的想法:也许小公司完全被遗忘有它的道理。如果一家公司在打拼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以后还不能长大,也许行业有问题、商业模式有问题或者管理层有问题。这三个可能性都不好,当然也就只能有一个结果:你不应该买它的股票。
(本文不代表作者雇主观点)
鹤皮:
赞同此文的大部分观点。
以100万买入一家每年持续能盈利20万的企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但买入其部分股票是另外一回事。
简单来讲,在忽略现金分红的情况下,公司能否持续“长大”应该是买入股票的主要原因,这样才有机会在未来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股票。所以一家市盈率为5,而盈利、收入基本不增长(不分红)的企业,从小散的角度看,其投资价值是远远比不上一家市盈率为20,盈利、收入比较快速增长的企业的。
但是,以高估值买入高增长的企业就真的比以低估值买入低增长的企业划算吗?显然不是,有可能都不划算的。假设了一种情况,想想挺有趣的:以30倍市盈率买入今后3年能以30%的速度持续持续增长的公司股票,如果三年后其增速跌至13.65%,再三年增速跌至9.3%,接下来再跌至7.12%……那么,15年以后,如果市场以约5倍的市盈率来给这家年增长率约为5%的企业定价的话,那么,其市值与15年前以30倍市盈率定价的时候,是一样的。到那时回过头来看,这家15年前飞速增长并在这15年中盈利增长至6倍的优秀公司,其股价在持续15年不涨也是一种合理的现象,因为其5倍市盈率5%增长率的股价在那个时候都不会让人觉得便宜,那为什么我们要在15年前就觉得它便宜而买入呢?——即使这家公司未来盈利可以增长6倍。
所以理智来讲,股票投资很难,即使我们能判断公司的发展方向,我们也不能判断大众愿意为这家公司做20倍、10倍还是5倍的估值,而大众的较高估值,才是我们获利的前提。
单反outside-in:
怎么让自己不掉进价值陷阱和不踏入高增长危楼,我的四个方法:第一看股权结构,不合理不放心的不买,第二,经常要向股东要钱但没有给股东带来回报的公司不买。第三,股息率低的尽量不买。第四,高增长预期下高估值不买,宁可错过。
价值at风险:
A股的很多股票都是这样的一文不值,已经不产生任何价值了,还不如ST股
烤核桃 回复 价值at风险:
股价是未来利润的反应,没有资金推动市就不会有重估行情
嘿嘿家的大喯兔:
作者有段话是看营业收入有没有增长而不是净利润,有个对应或接近的指标,叫市销率。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都得看~
来源:https://xueqiu.com/8489104454/26239660
-
技术分析错在哪里?
技术分析错在哪里? 在股票市场里,技术分析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判断股票价格涨跌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假设是股票价格反应一切,也就是说现在的股票价格反应一切已知的未知的...
-
-
成都雷立刚婚礼神秘嘉宾发言
成都雷立刚婚礼神秘嘉宾发言(下午场-如何做中短线) 前序: 本来张总不打算上台,雷神担心全国四面八方而来的网友收获不够,终于感动了张总,才有了以下精妙的发...
-
资产负债表简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通常为各会计期末)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编制,...
-
用银行贷款买银行股赚取息差可行吗
银行股的股息率超7%,比贷款利率高,能从银行贷款出来买银行股吗 如今A股市场正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一些股票涨出天际,一些股票则跌入地狱。而要说现在什么股票最便...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