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思考:防范和利用“估值杀”
投资思考:防范和利用“估值杀”
作者:闲来一坐s话投资
股市投资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追逐成长的游戏,在中国A股市场自己也认为很好的投资方式之一便是成长股投资。然而,成长股投资最大的风险在于企业突然不成长了,哪怕一时的增长放缓,市场也常常不客气地大幅度地“估值杀”。投资者如果不是先期介入成本很低,如果不是及时引身而退,多年的投资结果可能毁于一旦,最终落得个“空欢喜”的下场(本人就有这样失败的案例,呵呵)。我们观察近几年的股市,这样的案例可以说很多,如当年的苏宁电器、当下的张裕A,还有跌得一片稀里花啦的白酒股,等等。
一个好端端的企业突然不成长了,或者增长放缓了、亏损了,主客观的影响因素很多,分析这些案例,大抵有以下情况:
一是行业周期的变化。万物皆有周期,只是程度不同。行业向好之时,大家乐得赚钱,一片欢歌燕舞,然而行业景气度下降(往往是行业向好造成产能过剩,形成惨烈竞争),即使是筋骨强壮的龙头企业也常常会受到很大负面影响。至今市场经济似乎还没有找到克服这种经济发展周期、行业发展周期变化的灵丹妙药。这一点,在一些强周期的成长股身上表现得格外突出,案例也是比比皆是。
二是政策走向的变化。在中国A股市场,政策的影响作用一向是相当大的,更是投资者不可不察的。过去有句话叫“炒股要听党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如现在的白酒股,在治理“三公”经费和“刹四风”的影响下,黄金十年的白酒业增长戛然而止,便是典型的例证。政策的影响力在医药股身上也往往有很强的表现,如药品的降低政策、基药的招标政策、行业的反腐等。有时,即使是地方政府出台一些政策也常常会对企业产生很“要命”的影响,典型的如华兰生物,地方政府一个关闭血浆站政策的出台,就让这个曾经的大成长股跌落神坛几年,至今它似乎才有些许复苏的迹象(有增加本省血浆站建设的因素)。
三是行业特性所决定了的。连锁行业往往在初期、中期不断复制成功的模式成长很快,但是毕竟这种复制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在区域达到一定规模或者饱和之后这种成长往往就会不再,从而使这些企业增长放缓,或者成长步伐停滞。苏宁电器这一曾经名噪多年的大成长股的陨落应该就有这方面的因素(当然,它现在正在进行转型,市场对这种转型抱有一定的良好预期,现在的股价也出现一定的复苏上涨)。
四是企业本身生命周期的变化。任何优秀企业均有生命周期,当它渡过价值扩张阶段之后往往进入平台期,甚至衰退期,此时比人间更为“势利”的市场也往往会给这样的企业一个较低估值(市盈率而言)的待遇。
如何防范这些“估值杀”呢?
显然,需要投资者及时追踪,作出定性与定量的预判,一旦断定这些企业较高速度增长不再,保全胜利成果之上策便是“立斩决”,功成引退。当然,如果投资者先期的介入成本很低,从价值股衡量仍然有投资价值,进而转变投资策略,也是一种次佳的选择。这一切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夺。
当然,理论上说说容易,做“事后的诸葛”也来得轻松,但真正实践起来难度又不小。
比如,经济周期、行业周期上行和下行的拐点往往并不好预判,政策的突然转向又常常让投资者所料不及(如白酒行业结束黄金十年就让不少的业内人士缺乏足够的准备),企业渡过快速的价值扩张阶段进入平台期、衰退期,或许投资者还没有清楚地察觉到,股价早已“聪明”地向下做出了激烈的反应(此时一些投资者再抽身怕为时已晚)。
其中最“艺术”的是需要我们判断它们究竟是一时或者一个阶段内增长放缓呢,还是由此进入经营永远衰落下行的拐点。如,当下的优质白酒股,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它们将来还能不能重振雄风呢?
此外,更为令人迷惑双眼的是一些企业的增长分明是上个季度还走势好好的,突然这个季度就增长放缓或者下滑。如当下的一些优质医药股,如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等均因为第三季度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缓而正进行“估值杀”。它们的将来又将是如何演变呢?
更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们经过分析判断,有些带来这种“估值杀”的企业,它们如果只是一时的增长放缓(再优秀的企业也不可能呈均速增长运动),尔后又重新振作,或许这又是一次历史性的介入良机,或者对于先前介入的投资者而言也完全可以与企业“休戚与共,风雨同舟”。在这方面,即使是市场已经断定渡过生命旺盛期的企业或者也会因为新产品的发明、新工艺的改进,或者是因为制度性改革、管理层更换振作等原因,而又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事实上,我们观察一些优秀企业也常常是在这种波浪中不断前进的(哪有发展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呢)。
看来,投资的未来永远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成长股投资永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如何防范利用和识别这种“估值杀”又是一个让我们投资者想破脑袋的话题。
吉普赛007:
成长股杀估值那是相当的惨烈,中工国际从高点下跌近50%,股价又回到2010年的水平,基本面向好,短期波动遭遇市场低迷。一声叹息,以此为记号中工国际113亿市值,3年后再来看有没有翻倍!
尚里巴人:
杀估值有时比杀业绩风险还大,且隐蔽性强,难以辨别
丰盛睡起:
同仁堂、昆药都是典型的估值杀
同仁堂倒也好解释:限三公导致高档补益类中药下滑,这些又是同仁堂的优势所在。昆药可能是定增完成后的过河拆桥,对华方只能这样推测。
unite_zhao:
闲来兄的好文章,必须转。
1)对“周期性”的精确定义。
2)事后诸葛亮,事前一头猪。至少,我应该对“周期性”,做好准备。
崖上迎风雨:
很赞的文,感谢分享
其中政策变化子项带来的估值变动,可能应该归类于随机性事件,对此项的应对,除了适当分散,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临江之麋:
股价下跌经常和基本面变化无关,纯粹是市场非理性心理膨胀和破灭的结果。今年电力行业利润普遍大幅上升,股价不一样是节节下跌。
这类估值变化根本没什么道理可言,从基本面找原因是徒劳无益的。
二五八饼:
但凡带有价值判断,事情就变得扑朔迷离了,理解大众情绪,兼听则明,切忌执念。
上兵伐谋:
针对那些想通过选股跑赢大市的投资者, 伯格建议:“别去找那根针了,买成捆的草吧。” “基金投资者相信他们可以轻轻松松地找到优秀的基金经理。他们错了。” “相比复合成本的残酷,复合回报的奇迹不值一提。” 保证获得股市回报之合理份额的唯一方法 如果不成本,我们就会得到一切。”
首先要保护资本,做到避免资本永久性损失;在金融市场上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的不确定性。唯一的不确定性确定之后,我们就要保证我们在做每一笔投资的时候,都有一个足够的安全区间去防范这个不确定性的缓冲。格老歇斯底里的劝告40倍市盈率都是有风险的。深入骨髓的安全边际。远离泡沫
拥有成长股的最大风险,并不在于其增长将会停止,而仅仅在于其增长将会放缓。从长远看,这并不仅仅只是一种风险,而实际上是必然要发生的。
格雷厄姆:高成长股容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只要有一个季度的盈利滑落,股价通常就会大跌,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低市盈率股票就不同了,它们几乎不带任何心理预期,业绩不好,人们也很少给予它们惩罚,但前景一有改善的迹象,就可能激发投资人新的人气。
对付熊市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购买那些资产负债表良好,债务少,有实际收益并由能力实现全球化经营的公司。这些公司能挺过经济萧条期,最终占据更大优势,而拙劣的对手则被迫削减资产或倒闭。
戴维斯家族基本原则: 1.不买廉价股. 2.不买高价股。热门股经常外强中干。很容易遭到戴维斯双杀。
我一向认为镁光灯下无高手。高手都在台灯下做功课。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微刊中有篇文章叫玩家史玉柱。一个破产过的并在08年因为恐慌甩卖掉民生的投资人刻骨铭心的教训。正是在他身上我非常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估值高的东西绝对是毒药。
高成长股容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只要有一个季度的盈利有所滑落,股价就会大跌,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而高成长股如果业绩仅仅符合预期,股价也不会大涨。低市盈率股票就不同了,它们几乎不带任何心理预期,前景一有改善的迹象,就会激发市场新的人气。价值遇到成长,戴维斯双击,然后……
闲来一坐s话投资 回复 上兵伐谋:
估值高的东西绝对是毒药。理论上说是这样,关键是我们如何确定一家优秀企业是否高估,——仅用市盈率低标准是不行的。
杰里米.西格尔在其《投资者的未来》中曾作过1957年–2003年53年间前二十名回报率较高的旗舰企业,他写道:“有趣的是,所列举的旗舰企业大多并不在市盈率最低的股票之列”,同时,他说道:“旗舰企业拥有20倍或30倍的市盈率并不过份”。其实,分析中国A股市场上的一些牛股也是如西格尔说的这么“有趣”的。如:贵州茅台上市当年底(2001)的市盈率28.14倍,云南白药上市当年底(1993年)的市盈率55.63倍,上海家化2001年底的市盈率55.50倍,天士力2002年底的市盈率23.58倍,格力电器1996年底的市盈率31.04倍。同样,这些长期牛股也没有出现在那些较低市盈率水平的企业身上。
临江之麋 回复 闲来一坐s话投资:
这个例子没什么意义,牛股没有出现在那些较低市盈率水平的企业上的主要原因是,低市盈率企业在股市里本来就是少数,较小的样本里出大牛股概率自然低。
这几个例子的平均PE其实还是低于市场中位数的。
冒烟2012 回复 闲来一坐s话投资:
上市的时候都是大牛市的时候,看估值是没意义的,这个时候买就是找死,茅台也好,白药也好,历史上也都到过很低市盈率,如果要追求安全的话,那就只有耐心等待,等到价格够低分批买入
-
闲来一坐s话投资:《给业余投资者的10条军规》语录
大多数进入股市的人,往往有着非一般的自信。比如,读了几本大师的书,就感觉自己掌握了什么秘笈,又恰逢账面浮盈,自信心更是前所未有的膨胀。 有人说,投资者不经过一轮牛熊...
-
谈谈估值:不再难倒英雄汉
按:我的谈股系列上篇草拟了这个题目,结果说完之后我就后悔死了,为啥呢?因为估值本身就是个扯也扯不清的话题,我看到有的大家、大V、大伽谈起理念啥的可以滔滔不绝,但是一谈...
-
邱国鹭:价值投资者如何止损?
笔者按:本文系转载,因这是一篇值得反复阅读,值得每个价投人深入思考的好文。以前经常有人问我如果看介绍价值投资方面的书籍有哪些推荐?可让人惭愧的是我没办法回答,我只能...
-
投资周记0299——小手拉大手
这篇文章记录了罗斌(微博昵称:风生水起,雪球ID:重力加速度)的一些投资经验,遂转载于此记录留念。 【转】投资周记0299——小手拉大手 近期网上频现股市见底的言论...
-
下跌的好处
下跌很直观的会让人心情不爽,这是正常现象。但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来看,我们也可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下跌,并且进行投研体系和能力的查漏补缺。总体来看,下跌时候从基...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