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挑战降临:中国也有五重确实的手段去回应?
经济领域一场“混合”格局,以中国有计划“渗透”“侧翼迂回”去化解美国有计划的“正面对垒”
——
2018年12月18日,针对美国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称:美中贸易谈判的目的不仅是让中国购买更多美国产品,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进行结构改革。
中国外交部予以了回应: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
纳瓦罗提出中国要进行的结构改革
什么是结构改革?就是体制架构改革,原则上属一国内政,美国没有资格就别国内政指指点点。美国的手伸得太长了,或者纳瓦罗在说话之前忘了自己是否有对此说话的资格,那么被别人怼也在情理之中。
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
迄今,2019年,美国建国即将243年。
就是这个建国还不到243年的国家,正在无视中国延续超过5000年的文明底蕴,硬要充当中国的“教师爷”。
无疑,美国这是在主动设置挑战,并希望据此为美国谋求额外利益。
可以想见,中国经济即将进入密集挑战时区。
然而,就算面对再多挑战,中国必须要重回世界之巅!
中国很难避免的多重现实挑战
我们先来看一看现实中国在世界舞台之中所处的位置和中国在世界发展轨迹中所处的态势,也就是中国即将面临的几重挑战。
挑战一,美国盖洛普(Gallup Poll)一份民意测验结果表明,美国人如今尚且视美国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但是对于20年之后是否依然保持这一地位,持有怀疑态度。
对此舆论,中国自身应该有足够的防备和警醒,当下这个世界“第二”的位置,确实极大可能对“第一”构成替代的未来结果,就此美国这个世界“霸主”必然不会漠视,这对中国来说就是一重挑战!
挑战二,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一项报告《中美关系中的遏制、竞争与合作》认为,美国应该持三个选项:
1、美国不会阻止中国变得富有,但如果中国的崛起包括在东亚地区建立主导权,美国将要阻止。
2、所谓遏制,不是不让中国变得强大,而是防止中国在该区域建立主导权。
3、美国无法阻止中国变强,但可以影响中国使用其力量的方式。
一个关键点,就是中美之间未来是合作大于竞争,还是相反?客观上取决于美国会走入怎样的路径,或者说美国那些真正了解、关注、研究中国的人最后将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导向怎样的路径。而中国的立场中,不让貌似了解中国的美国“鹰派”们将中美关系带向彻底对立,这是一重挑战!
对此,要么中国引导他们,要么打乱他们的节奏。
挑战三,牛津大学学者彼得·弗兰科潘指出:中国在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倡议和千年之前古老的丝绸之路贸易路线一样,充满了同样的优点和缺点。但作为源自地球上生存时间最长的古老文明的智慧的一个执政理念、天下观,当然是一个有价值的理想。
中国理念以及理念切入世界大势的轨迹,尽力提升世界大势与中国战略发展方向的契合度,全民实心任事,万众一心,客观来说绝非易事,本质上是一重内部挑战!
“中央之国”历史地位回归,既无可避之路径,也无必避之理由。
挑战四,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认为,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会以一种极其深远的方式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颠覆西方国家200余年来的主导地位。
然而,美国并不会选择“顺应”这个所谓的“颠覆”,设置障碍是美国必然的应对方式,其后中国发展的核心需求就是“时间”。而中国如何继续获得和平发展的“时间窗口期”也会是一重挑战!
很大可能,中国将面临一次经济领域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抉择。
挑战五,这是一个设想,设想未来某个时段能够做得到全身而退,是中国完成历史性超越之前“大概率”面临的挑战!
中国当以某种方式提前布局,或许才能完成未来的那一次战略“转换”。
五重挑战也有五种回应
其一,有一句俚语这样说,“一个碗磕不响,磕着盘子就响当当”!
这句话也说明一个道理,一对矛盾的两方,以特定的方式对立之后,彼此就以对立为方式来界定对方的存在。
这个道理,也带动我们想到应对矛盾的一个方法:那就是“捂着盘子,不让它磕着碗”。
这个策略或有“示弱”的嫌疑,现实的表现也很不热血。但是,还没能够找到新层面的大国相处之道之前,这种方法确实有理由当作中美相处的过度路径。
这个“软化”冲击的法子,打个比方就像是我们知道鸡蛋落地肯定会碎掉。但是在鸡蛋外面预先围上厚厚的一层气垫之后就不一定了,极大程度上鸡蛋会获得安全。
大致来说,就是避免中美当下矛盾的“硬接触”。
其二,方老妖个人看法,中国或许应该建立一种常态机制,利用全球自媒体时代的便利化,利用国际媒体,对那些专司抹黑中国的“谎言政治家”,反驳他们,揭他们的老底,打他们的脸,或者用更加火爆的言论去冲刷他们的言论,让他们的谬论渐渐失去可信度和市场。
事实上,中国当下的“官媒”和官方发言团体四平八稳的“君子”应对,很难阻止别人动不动总统、副总统跑出来瞎说八道,中国外部的世界舆论节奏有着渐渐地被他们带歪的风险。
事实上,“扬汤止沸”策略在物理学中大致属于谬论,但是今天,这个策略指导舆论战却是高明的手段,世界舆论高度透明化的今天,我把锅里的汤水一次性全都“扬”出去,试问你还怎么“沸”?
中华泱泱大国,相信不缺擅长偏锋之技的“边锋”,对付那些别有用心之徒,原则上也是“以毒药对毒药”或能更加对症。
在最适合舆论狙击战的今天,如果都被那帮歪曲、抹黑中国者得逞了,于世界范围成功带起了负面化中国的“节奏”。或许就怪不得别人,反而是要审视我们自己的应对方略。
方老妖认为,人心的能力、思想的力量,从来都大过核弹的威力!
其三, “全球化”代表着世界未来方向,中国捍卫基于多边、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规则本身体现世界的多数意愿,说明中国正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
美国与中国之间基于认同与反对,最本质的差异是什么?
美国一直在推动世界的“价值观统一”路径,也就是美国以价值观论敌友。美国这个观念的来源,其实是自认美国道路是世界上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所有国家理所当然地要羡慕和跟随。所以,美国价值观,就是世界必须推崇的“普世价值”,放之四海而皆准!
基于此,美国会强烈拒绝,别的国家或国家联盟对美国的超越。
而中国,一开始就不谋求告诉别的国家要怎么做。这在西欧、北美看来不可思议的行为,却恰恰是基于中国最正统文化传承的精华。中国不寻求强加给别人观念,体现极大程度换位思考,这就是“包容”。而基于“包容”持“求同存异”观念的中国人,更容易交到朋友。
概括来讲:美国,推行“价值观统一”、立足政治方向;中国,赞成“求同存异”,看中经济方向。
2018年以来,美国坚持对中国打贸易战的信心来源,基于一个基本判定:当下时段,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大过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因此,中国也可以就此观点,建立逐渐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的策略,来构建未来的应对方案。
美国对中国最大怨念:其实是妒忌中国既可以实现市场经济局面;又能够国家确实主导经济、科技的发展方向。
这两点,要在美国的体制下实现,几乎无异于天方夜谭。
极端低效的美国政府之于国家发展方向的引导,大概就相当于牧羊犬独自放羊。
本质上,政府效率优胜,就是中国赢得竞争优胜的底气。
因此,中国当充分激发文明传承中的“大一统”底蕴,走稳万众一心、共赴时艰之路。
其四,用暂时的退让,换取中国和平发展的时间,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国市场购买力发育的成熟度。
但是,这或许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中国市场发育的成熟度滞后,意味着中国维持全产业链运行周期可以延长,中国正式产业升级后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来临也会相应滞后,为中国赢得更长的应变“窗口期”。
或者说,中国博弈出了“以拖待变”的现实棋局。
问一个问题,世界所有棋类游戏,进化到当下时刻,获得的最核心“规则”是什么?
不是“胜负”、不是“力量”也不是“智慧”。
其实,棋类博戏,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最核心的“规则”都应该是“落子无悔”,因为“落子无悔”才符合竞技的公平原则。而竞技公平原则,本质上也是参与竞技者“信誉”营建的基础。
在全球竞技的舞台上,美国正在走向 “落子有悔”或“乱悔”之路。
以“悔棋”来显示“强大”,固然可以让对手感受更大的压力,促使对手频繁进行战略调整。但是“悔棋”本身既显得你没品,也极端困扰盟友。因为信誉缺失,盟友也会因为你随意“悔棋”而疑虑跟随你可能会被卡死在某个尬局。
就像叙利亚战场的“国际联军”,美国2018年12月突然宣布撤军之后,原本协调一致的英、法、德、芬兰等,包括冲杀在第一线的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就像被遗弃的孤儿,现实面临各种鸟兽散的结局。
“以拖待变”,原则上就是等待美国的“悔棋”战略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一个关键节点,节点之后美国的追随者众叛亲离。
其五,中美产业高度融合的今天和未来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经济可能都走在坚定超越的路上,中国必然要重回世界之巅。
在中国完成超越的时刻,超越的或许不光是经济,政治、心态方面也是,中美关系相信会面临一场角色转换。
对中国来说,这是个荣耀的时刻,但是,毫无疑问,这同时也是危险的时刻。
且幸美国政府本质上无力主宰国家产业布局和资本的方向抉择,因此,无论特朗普政府的“鹰派”们怎样跳脚,都不能直接指挥资本按照他们的“鹰派决策”方向去安排美国产业布局,促成美国产品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全面替代和隔离。
世界主要经济体历年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趋势
比如,迄今为止,特朗普政府对中国25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极限,因为这2500亿美元输美商品已经是美国政府挑选出来短期有替代采购可能的极限。
所以,不管当下特朗普本人如何叫嚣对中国余下的267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其实在虚张声势。事实上,余下的2670亿美元输美商品,美国在全球范围之内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供应商。
特朗普曾一再叫嚣的,马上对中国余下的267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这件事。
如果美国执行了,就直接伤到美国国内产业的内脏。
固然,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面。
而另一面也不难想见,中国完成超越之后,主导权的位置或有一场转换,即中国或面临与美国经济的一次必要切割,中国经济战略很可能由“渗透”,转化到“析出”、到“切割”、到“换位”,亦即是美债问题,这个过程需要有相当周全的前瞻性安排。
搅成一锅粥,也是大战略
诗人说:不入诗的来入梦。
战略家说:不入眼的来入局。
2001年美国主张放行中国加入“WTO”,原也是没将中国看在眼里。然而不能入眼的中国入局之后,结果怎样?
美国和西欧传统发达国家,由最初的轻慢、到意外、到惊讶、到不淡定、到跳脚、到抹黑、到赤膊上阵!
18年之后的今天。
美国总统说:中国占了美国的便宜!
美国副总统说:美国重建了中国,中国辜负了美国的期望!
言语是那种酸死人的酸。
还有甚嚣尘上的“脱钩论”、“隔离论”、“新冷战”。
语言攻击效果不错,但是贸易攻击之后的盘点,效果很差。更无奈的是,攻击中国之后,美国也很肉疼。就像两个壮汉站在悬崖顶上扭打,一不小心两个会一同掉下悬崖,任谁也跑不了。
然而,对中国来说,“攻击我也是攻击你自己”这个招法,真的值得继续全方位深入挖掘并发扬光大!
本质上,这就是全球化产业布局的威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渗透性”格局,就算美国的国家“免疫体系”强大到没边,最终特朗普也不得不承认“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这个现实。
所以,与中国缓和、休战,今天才能够进入美国的选项清单。
这也是一种论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寻求“搅在一起”可以达成。
当下,全球经济,中国主动寻求“搅成一锅粥”,真的就是大战略!
今日,中国已经具备邀人入局的实力。
或许,具现经济领域的一场“混合”格局,以中国有计划的“渗透”和“侧翼迂回”去化解美国有计划的“正面对垒”。
搅粥之道,不失为中美之间问题的解决之道。
(以上,作者只是基于有限信息对时事的观察,仅代表个人观点,特此声明!)
2019年01月15日于重庆
作者:方敏
-
文明的终局1:现象与本质
文明的终局1: 现象与本质 欧美经济学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大致一样,对资本和劳动力的描述,均作为两大要素,核心理念是均衡,也就是说资本和劳力的产出符合其本身的价...
-
大国的十字路口
2018年上半年的中国 或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回过头看,我们会这样来回忆2018年上半年的故事: 那个时候天台上到处是人,跳下去一批,又有更多的人补上来,晚上赌球的,白天炒股的...
-
美国对华战略意图及中美博弈的四种前景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冯维江 一系列事例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进入质变期。这种质变可概括为美...
-
文明的终局2:趋势
文明的终局:趋势(粗糙版) 这个是在飞机上仓促写成,后续细化展开一篇有详尽数据和逻辑的文章:趋势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并没有向恐怖分子的来源国沙特发动战争,而是攻击了...
-
中美博弈终极结束时间在2050
来源:猫哥的视界 这篇文章我们不会去分析短期内中美怎么博弈怎么较量,本篇将给予我的读者一个更高的视角去观察未来的全球格局。 嗯,我给你们讲的是真正的大格局。 首先讲一...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