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sking:泡沫的使命
立春
主板搭台,创业板、中小板表演,一旦主板要反客为主,管理层各种调控手段就马上出台。
无论沪深股市的参与者承认与否,上述现象是谁也不能回避的事实,也不论操作者本人是有意还是无意,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交汇点上,只要想把事情做好的,也别无选择,因为格局已定,顺水推舟当然是前进阻力最小的做法。
许多死板的所谓价值投资者,对高估值的创业板疯长,低估值的主板拖沓现象难以理解,认为“不合理”不会太久,一直在等待这个状态的扭转,可惜事与愿违,牛市至此,风格未变;乃至有些人对当下创业板表示愤怒,如有着一大串夸张头衔的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昨日发表《中国这场疯狂的股市泡沫将如何进入史册》的文章,斥责当下资本市场:别打着实体经济的名义,疯狂的股市只可能进一步破坏实体经济,让人们更浮躁和功利;别打着科技创新的名义,中国真正第一流的创新企业都不在国内股市;别拿2000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说事,那是真正对互联网革命的鼓与呼。
上面几句话,在我看来没有一句是对的,属于外行不懂乱吆喝;其全文痛陈泡沫危害论,整体的思想方法也很成问题,方东兴年纪不大,思想认识却是迂腐老套得很,中国最高管理层和证监会历经十多年好不容易转变观念,终于认识到资本市场非凡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刚开始做点事情,有点起色, 怎么一个做互联网出身的先进青年却有这种认识,我只能说,初心可鉴,有责任感不错,但隔行如隔山,何况资本市场这种人类文明最高阶的东西, 如果没有足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储备,仅就泡沫论泡沫,实在是贻笑大方了。
厌恶泡沫,因为历史上有无数泡沫破裂之后一地鸡毛的案例,从荷兰郁金香开始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全世界任何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都不可避免,每隔一定时期都会重复一次,每一次都在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变化的特征中落幕,以人类学习历史经验的能力,为什么不能完美精准的避免泡沫的重复产生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泡沫是市场经济曲折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东西,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使然,同时也是有积极和正面意义的。
是药三分毒,厌恶泡沫,可比要求药品绝无副作用,精准靶向治疗,除了病灶,绝不伤及其他;这愿望虽好,却没有现实的对应物,这不科学,没有这样的理想状态;和现实中那些想建立乌托邦理想国的人一样,认识论本身就出了大问题,如果着手实施的话,必定是一个在美好愿望的大旗下害死人的实践。
同样是集资,债券不就可以了么,为什么还要资本市场呢?与前者相比,股市充满风险,激发人性的贪婪和赌性,这些都是不好的东西,为什么这个带着“污点”的物事大大的发展了,因为如果没有人的那些天生属性,根本就难以形成巨大的且持续的吸引力,没有人气的嘈杂喧闹,募集资金岂不是空谈?没有泡沫的资本市场,都是看着市盈率来量度所谓投资价值的,其本质核心已经向债市靠近,建立这样的市场中国并非没有尝试过,不过结果是几乎完全失去最基本的融资功能,人们闻发新股而色变,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而言,这简直就是一个噩梦般的状态。
没错!泡沫终归都会破灭的,但泡沫并非是邪恶的代名词,泡沫有泡沫的意义,现代经济中,虚拟部分的泡沫替代和消解了早期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时代,在实体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现象,大大有功于社会,这是复杂、高智和极富知识积累的,不是书生和文人仅靠简单现象的观察与印象就能发挥的领域。
中国股市的牛短熊长,是拜上证主板所赐,中小板和创业板则是绝对的牛长熊短,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是非常显著的,其中的原因我也曾专门写文章分析过,不再重复;对于股市指数,最近值得关注的事情是,以过往牛市 经验为参照,中小板和创业板双双出现了超越周期的现象,26个月的传统牛市周期被打破了,中小创迄今已经走了31个月的牛市,而且目前还表现的非常强势,未出现做头迹象,相比之下,主板牛市走了14个月。两小板,尤其是创业板是毫无疑问的领导者,它们的出位,极可能是量变到质变的开始,以创业板为代表引领的新牛市,未来仍将保持这一格局,只是以此逻辑走下去,未来不久的某一天,人们会看到创业板指数的绝对值超越上证综指,这将是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承认创业板的泡沫化状态,只是这个泡沫不简单,在中国特殊的历史与现实发展的背景下,以创业板泡沫领导的牛市负有不一般的使命!
1.解决实体经济中多种流动性堰塞湖的问题
堰塞湖是灾害性的断流、节流形成的水体淤积,流通环节的阻塞,会破坏整个自然生态的发展进程 ;实体经济中的堰塞湖,是发展的大忌,而过去5年间的中国经济,却走到了多处堰塞湖的状态。
流动性泛滥、传统经济产能过剩,新产业代表的大量企业间接融资受阻,这三大问题既矛盾着又相互纠缠和关联,看上去解决之道也简单,过剩的被遏制,流动性逐渐枯竭,而新产业获得支持,流动性不断丰沛就好,这样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至少流向分配上还是合理而有希望的,也就是说虽有洪水,但是疏导工作还是做的很好的。
但是很可惜,整个大社会的经济疏导工作,远超治理洪水的难度,过剩产能绑架了中国经济,要维持发展增速,不仅不能对过剩产能抽刀断水,反而要开闸放水(4万亿出台背景),否则谁也无力承担硬着陆的风险,因此造成持续的流动性泛滥,广义货币M2的增量一度达到令人寝食难安的境地;同时,管理高层也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未来在新兴产业,所以很早就提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并在2011年成为纲领性决策,然而决策正确,愿望也好,实际操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靠单一的行政命令,无法扭转资金流向、过剩产能、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之间已形成的惯性关系,谁都知道新产业代表未来,但是钱砸下去,不能立竿见影,谁也不能承担眼前的现实后果,所以转型一直是口号,从未成为现实。
另一面,因GDP连续增长,居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伴生的资产增值保值需求激增,而满足投资需求的场所看上去都具备,但只有房地产和实物收藏有财富效应,不断下跌的股市则有明显的资金挤出效应,这样走下来的结果,造成实体经济虚胖臃肿,同时房地产和其他实物资产吸金能力大增,让流动性堰塞湖效应更加突出,民间资本涌向过剩再过剩的房地产,企业资本则不得以也向过剩产能倾斜,因为惯性,因为过剩不会立即倒地死亡,因为短期能有看得见的收益,至于明天怎样先不管,或者,实在过剩明显不能投,干脆就躺在银行吃利息,所以产业资本的堰塞湖现象也非常突出。
这种状态,积累下去的结果,是实体经济泡沫丛生,虚拟经济反倒干涸无水,整个大经济就像一个人脑袋上顶着一大池子水,形同可怕的堰塞湖,一旦水位过头,湖体崩塌,滔滔涌出的天上之水,定然把下游的一切破坏殆尽!
实际上在中国资本市场萎靡不振的那几年,整体经济是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中的,这一点只有把握大宏观的人才能意识到,而解决上述综合难题的唯一密钥,就是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传统经济产能过剩,发展新兴产业 ,合理配置社会资产,满足各方资本保值增值需求,等等难题,资本市场可以以四两拨千斤的超高效率一并解决,无需政府指令,无需层层开会推进,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那就是,让资本市场活跃起来,让它展现财富效应的魅力。
今天,持续低迷了近7年的中国资本市场,终于再次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成为焦点,这是中国目前能够破局经济困境的唯一王牌,这个局面的促成是十分不易的,从官方媒体对之呵护爱戴的一系列文章里,熟悉中国特殊政治经济氛围的人,应该会有强烈的感受。
2. 转移实体经济过剩的矛盾
股市正在解决积累的流动性泛滥问题,数据显示,正在发生的牛市,其增量资金的决定性来源,不是来自央行的放水,因为M2从前几年增速最高的17%降低到现在的10%了,也不是居民储蓄存款大搬家,储蓄市值比在2007年股市6000点是1.84倍,而在2015年4月底是1.2倍,在当下股市总市值比07年6000点时高出近一倍的情况下,储蓄存款入市远没有达到历史峰值;也不是居民储蓄的配置发生了变化,本来配置房产的,现在改配股票,因为房地产虽然低迷,但买房炒股仍然不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大钱从哪里来?数据显示,企业储蓄降低了,产业资本率先进入股市,他们是目前决定性的力量。
这个资金洪流的性质,符合社会各阶层对经济发展的认识顺序和敏感度,实体经济中的资金入市,以两种方式,一是积极参与企业定向增发,二是直接在二级市场进入股市,他们的前瞻性和锐利程度是领先于一般投资机构和散户大众的,能够增发的企业和产业,都是具备很强的未来元素的,因此我们看到目前几乎所有增发项目的股份都遭到疯抢,成交价大多远高于企业最初的定价,一旦增发项目落地,企业的股票也被热炒;另一面,这批资金从二级市场进入股市,那些具备未来元素的产业被推上风口浪尖,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新经济不用政府力推,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就是最大,最经济,最高效率的推进器,同时那些过剩的传统经济,虽然也在牛市裹胁之下,相关股票也有所上涨,但整体涨幅比起新经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泡沫的实质就是过剩,煤电油运,传统贸易、基建、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和房地产,积累了大量的过剩产能,这种过剩在实体经济中,许多人不会直接接触到,不像股市表现的那么直接,那么的具有感官刺激,但泡沫就是泡沫,存在于实体经济中的泡沫,其危害性和治理难度,远远大过存在于股市的泡沫,毋庸置疑,今天的中国股市充满了泡沫,那只是从实体经济中转移过来了的,把那些实体过剩的泡沫,通过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转到新兴产业上去,看上去的确刺眼,但却功莫大焉,举个例子,就像一根刺,扎在喉咙里和扎在手上,对人的危害性天壤之别,只不过,扎在喉咙里你看不到,扎在手上你可以有机会尖叫发现它了而已,但前者会要你命,而后者,只是难受几天罢了。
3. 引导经济转型
转移实体经济中的泡沫到股市,不是简单的平移,而是有很高智商的未来判断的,比千万个你我他聪明一百倍的是社会资本综合性选择的结果,它包含和过滤了无数个个体、单位和机构存在的已知、未知和盲点,因此资金热捧的板块和行业肯定不是简单的泡沫堆积,是带着强烈的未来判断的,到了中后期因为跟风资本的蜂拥而至,让泡沫显得突出了,但股市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经济转型,告诉社会,哪些是具有财富效应的,人们只要感受到了,不管在实体还是在虚拟经济中,都会自觉的有了优先选择,而在这方面,那些优秀的人才往往是感知和动作最快的,如此一来,最终实现经济从传统过剩向新兴稀缺的方向转。
这个过程中,泡沫的作用就是吸引大众关注点的,谁都知道目前的暴风影音,全通教育肯定是很明显的泡沫满盈,但你要是同意这个判断,总还要了解一个基础的行业
来源:tinsking的博客
http://www.ltjztz.com/search.html?type=author&tags=tinsking
-
林园:我选股票的财务指标
利润总额——先看绝对数 它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它和企业的“每股收益”同样重要,我要求我买入的企业年利润总额至少都要赚1个亿,若一家上市公司1年只赚几百万元,那这...
-
DCF是种思维方式而不是计算题
通过前几篇中与豹豹兄等朋友的讨论,我想观者对于本系列小文的出发点以及着眼点都能够有更好的了解。其实,我后来想到,本文在不知不觉中,实际上正是暗合了段永平的一个观点(...
-
盛京剑客:基本面真谛简析
来自盛京剑客的雪球原创专栏 一、何为主逻辑、次逻辑? 主逻辑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核心要素,贯穿事物发展变化的始终。 次逻辑是干扰事物变化发展的要素,难以长期存在。 主...
-
投资者的武装(二)——弱者体系
大部分价值投资者只做正向的研究,思考也是正向为主,偶尔才会做一些逆向辅助。主要是因为一直都受到比较好的正反馈。长期看来,正向研究做的好的,一般在投资上都不会差。仅仅...
-
邱国鹭:返朴归真,回归投资的本质
邱国鹭: 感谢格上财富和招商证券的邀请,各位来宾上午好!过去两年的资本市场比较不平静,股市也经历了一些大起大落。在大起大落之后,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