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背后的故事(四):八一八企业究竟要交多少税


2015年国家财政收入15.22万亿,同比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12.49万亿,同比增长4.8%。2015年GDP67.67万亿,同比增长6.9%。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6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3%


 

最近,曹德旺关于中国企业税负过重的言论续刷屏,今天爱财君就从财报的角度,来聊聊企业究竟要交哪些税,没有鸡汤没有鸡血,我们只有投资干货。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里面除了零头都算不上的个人所得税,绝大部分都是企业贡献的,看看上面的数字对比,你或许可以理解宝宝们心里的苦了。具体来说,税收都是以什么名目进行征收呢?

 

不同的经营业务,会涉及到不同的税种和税率,比如,消费税只对特殊商品征收,比如,所得税税率一般是25%,满足优惠条件的可以低到15%,还可低到0%,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非常大,另外,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还可以看出企业自己眼里的净利润同税务局眼里的净利润有何差异,税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还可以看出来企业如何对净利润进行调节的,因此,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错过对税收的分析。

 

 营业税金及附加

 

我们先从简单的说起——营业税金及附加,它是利润表紧随营业成本之后的第一个费用科目,是营业过程中所需缴纳的一系列税种的统称,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税附加一起其他各种乱收费。

 

营业税主要对服务征收,交税依据是劳务收入的营业收入。后面要说的增值税对商品征收,目前,国家正在全面推进营改增,以后将只征收增值税。

 

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交税依据是该消费品的营业收入,在对商品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国家又选择少数特殊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目的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税收是天朝最喜闻乐见的一种结构调节工具)。我们常见的消费品包括,烟、酒、化妆品护肤品、珠宝、汽车(经常通过消费税的减免来对汽车行业进行刺激)、鞭炮。

 

消费税是一个价内税,只在生产、委托加工或进口环节征收,商品流通环节中,不再重复征收。生产企业为了合理避税,一般会自己同时成立一家销售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先低价卖个销售公司,按低价缴纳消费税,然后再由销售公司按正常价格出售给批发商或终端零售商。特别是对于毛利率比较高烟酒类公司,比如贵州茅台。··

 

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税附加,交税依据是流转税税额,以流转税额乘以税率,流转税是指不管企业是否盈利只要生产和销售就得交的税,具体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及关税。

 

 增值税

 

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企业卖掉产品产生的收入不包括增值税,放在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费科目,同时,买入原材料产生的营业成本也不包括增值税,去应交税费科目去抵消应交增值税,理论上来说,企业最终实际缴纳的税费只是企业增值部分乘以增值税税率,如果一进一出没有产生增值,就可以前后抵消,不交税。

 

 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根据企业的利润总额进行征收,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就是企业的净利润。我天朝基本的所得税费率是25%,如果你没啥理由,就的拿出四分之一的利润上缴。如果你的理由充分,可以有20%的(非居民企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税率15%(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也很重要哦,企业能不能申请下来,已有的是不是要到期,这都会直接影响企业净利润的变化)。另外,不同地区为了扶植企业发展,还会出台“所得税*免*减半”之类的优惠政策。

 

企业通过销售产品会产生营业收入,收入可能是现金,可能是应收票据,也可能是应收账款,但是,只要有收入,就会产生流转税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应交税费是企业欠税务局的钱,应收账款,是客户欠企业的钱。税务局不管你的账款能不能收上来,好不好收上来,应交税费一分钱别想少,除了流转税,如果有赚钱的话,还有所得税,一个也不能少,并且还必须是真金白银,不要白条。这下你可以看出通过应收账款来虚增收入的危害有多大了吧,报表好看了,面子光鲜了,但是,里子就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

 

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收准则对于收入以及成本费用的确认原则并不相同,导致企业自己计算出来的所得税和税务局的计算结果不完全一致,就此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如果税务局计算出来的利润偏高,那企业就要“多交所得税”,多交的部分,就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税务局计算出来的利润偏低,那企业实际交的所得税就“偏低”,少交的部分,就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递延是个关键词,也就说企业和税务局的分歧只是时间上的分歧,是本期就交还是以后再交,并不是交还是不交的区别。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先交了,留待企业以后确认相应收入后,再抵扣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现在没有交,留待税务局以后确认对应收入后,再征收。

 

比较常见的分歧,主要包括:

 

1、折旧。企业可以制定自己的折旧政策,但是,如果折旧费用高于税务局的规定的限额,那计算所得税的时候,还得按照税务局的来,多计提的费用不算数,还是要交所得税。同样,如果企业自己算的少,税务局的政策允许计提更多的费用(对于政府鼓励的行业,允许企业加速折旧),那么交税的时候也是按照税务局的规定来,少交所得税。

 

2、未实现的销售收入。税务局是按照一个具体的真实公司去收税,在税务局眼里没有合并报表这个东东的存在,比如,上市公司(母公司)的产品,卖给了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对于合并报表来说,这个产品还在自己企业内部,并没有产生销售收入,也没有利润,但是,对税务局来说,母公司已经产生收入和利润了,就要征收所得税。

 

3、以前的亏损。未来五年的利润可以先填补该亏损,所以企业会把亏损对应的所得税,算做所得税资产,留着产生利润以后再抵扣。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如果有子公司出现亏损,就可以在合并报表里面去抵扣所得税费用。

 

企业的财报里面的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真正交给税务局的钱)-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

 

最后,如果你已经看完了四篇《财报背后的故事》,爱财君只想说,谁也阻挡不了你学习了,请关注大生投资,财报背后的故事继续推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k5ZJsDVAYr_B188R-AW2A

历史的今天:

赞 赏

    推 荐 阅 读

  • 财报背后的故事(一):三张报表打天下

    技术分析离不开K线图,基本面分析躲不掉财务报表,财报分析作为股票投资的基本功,说难不难,只需要看懂三张表;说简单也不简单,需要有一定的财会知识,需要理解每个会计科目的...

    财报背后的故事(一):三张报表打天下
  • 财报背后的故事(十三):财务指标面面观PART1

    之前,我们讲财报,说的都是对财务数据本身的分析,属于一个数一个数的看,今天我们聊聊,怎么看两个数、三个数、多个数,也就是根据财报上不同科目的单个数据,生成一些财务指...

    财报背后的故事(十三):财务指标面面观PART1
  • 财报背后的故事(十):如何分析保险公司

    对于财报分析来说,有两个奇葩行业,一个是上一篇说过的银行,另一个就是今天要讲的保险。之前,我们也从客户的角度分析过保险产品,今天我们再从投资者角度聊一聊保险公司如何...

    财报背后的故事(十):如何分析保险公司
  • 财报后面的故事(五):巴菲特怎么看财报

    市场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助者,但是不同的是,市场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的一代宗师,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股神有多牛呢?普通...

    财报后面的故事(五):巴菲特怎么看财报
  • 财报背后的故事(二):利润利润,知多少

    公司利润简单直接,深受新老韭菜的喜爱,上至机构,下至小散,都对利润青睐有加。在上一篇文章《三张报表打天下》中,爱财君提到,利润有很多变种,毛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财报背后的故事(二):利润利润,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