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里埋下的雷(5)——用研发费用调节利润

这次,我们通过刘能的煎饼摊看看使用研发费用来调节利润。

第1年:

刘能开了个煎饼摊,净收入100万元,成本20万元,纯利润80万元。

第2年:

净收入110万元,成本10万元,投入研发30万元。

那当年的净利润怎么计算呢?

这涉及到“研发费用”如何计算的问题。

根据情况不同,刘能可以采用两种合理合法的方式处理。

算法A:将研发投入记为费用,全部减除。

算法B:将研发投入记为无形资产,将花费划分到3年内。

具体来看:

  • 算法A:将30万元记为费用,全部扣除,当年要扣除30万元。

该种情况下,当年净利润计算为:

110-10-30=70万元,当年纯利润70万元

  • 算法B:将30万元计入无形资产,摊销为3年,每年摊销10万元。

该种情况下,当年净利润计算为:

110-10-10=90万元,当年纯利润90万元

可以看到,不同的算法,得到的利润结果相差20万元。

那么,上述哪一种是合理的呢?

按照会计准则固定,研发支出既可以划入费用,又可以划入无形资产。

比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第7条规定:

 


除此以外,还有规定:

 

在该准则下,会计师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利润进行调节。

在财报中,上市公司的处理可能有三种情况:

  • 情况A:全部计入费用
  • 情况B:大比例计入无形资产
  • 情况C:小比例计入无形资产

上述三种情况,在上市公司年报中,都是存在的。面对公司的财报,我们需要仔细甄别,看看其中研发费用的归类情况。

研发费用计入无形资产,在当年能够让财报变得更加美丽。当时,从长远看,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无形资产是要面临摊销的。也就是说,从第2年起,要逐渐将以前计入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扣除的。这就给后面的财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很多公司会选择将研发费用在当年直接扣除,为后面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在2018年之后,对研发费用要求单列出来,给我们阅读财报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可以根据列出的实际数据进行对比,观察其中研发费用的归类情况。

既然能够将研发费用计入到无形资产中,就会有企业动歪心思。有的企业甚至会将其他不符合研发费用的费用转换为“研发费用”,从而将其划入“无形资产”,进而对当年的各种其他费用实现“摊销”来达到粉饰利润的目的。

当然,对于研发费用的疑问,会有证监会,交易所把关,帮我们发问的: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HfVFV1IZcldt0qETDpHMA

历史的今天:

赞 赏

    推 荐 阅 读

  • 财报里埋下的雷(1)——固定资产折旧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财报里面可能埋下的雷。 本次,我们介绍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有好多种,非财务人员看起来可能觉得眼花缭乱。 其实,我们可以在不了解任何财报知识...

    财报里埋下的雷(1)——固定资产折旧
  • 财报里埋下的雷(3)——扣非净利润

    我们打开某公司的财报,看到财报中的净利润很漂亮。这只股票应该没问题吧?买了它,稳赚不亏吧? 刚买了它,结果股价暴跌!我可是按照价值投资选股的呀,怎么就跌了呢? 这可能...

    财报里埋下的雷(3)——扣非净利润
  • 财报里埋下的雷(4)——扣非净利润实例

    我们看个实例吧。 该企业的净利润持续亏损,不仅如此,扣非净利润与净利润存在着数量级的差异。 可以查看它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的明细: 太长,仅仅截取了部分数据。 ...

    财报里埋下的雷(4)——扣非净利润实例
  • 财报里埋下的雷(7)——研发费用调节利润案例2

    研发费用既可以作为费用处理,又可以资本化处理。因此,在实务中,有可能被拿来调节利润。可以说,这个处理方式,非常考验财务的“水平”,当然更考验他们的内心。   下面介...

    财报里埋下的雷(7)——研发费用调节利润案例2
  • 财报里埋下的雷(6)——研发费用调节利润案例

    研发费用既可以转换为无形资产,也可以费用化。 如果将研发费用转换为费用,则需要当年全部扣除;而如果转换为无形资产,是不需要当年全部扣除的。 因此,通过对研发费用的处理...

    财报里埋下的雷(6)——研发费用调节利润案例